<form id="l3dzf"></form>
<span id="l3dzf"><pre id="l3dzf"></pre></span>

      <address id="l3dzf"><form id="l3dzf"><th id="l3dzf"></th></form></address>

      文教頻道
      中山書展走過十五載,質量更高影響力更大,成為推動文化興城建設的重要載體
      全民閱讀蔚然成風 “書香中山”品牌更亮
      發布時間:2023-08-18 來源:中山日報


      中山各類公共閱讀空間隨處可見。圖為夜幕下的紫馬嶺公園“香山書房”外景(資料圖片)。記者 明劍 攝


         2012年,著名學者錢文忠受邀做主題講座(資料圖片)。葉勁翀 攝


      2021年8月23日,參加“中山書展進小區”活動的孩子和家長(資料圖片)。本報記者 余兆宇 攝


      2021南國書香節中山分會場暨第十三屆中山書展采用線上線下結合、全市各級聯動、分散同期的方式辦展。圖為位于金鷹廣場的中山書展惠民書屋(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繆曉劍 攝


         2009年7月25日,首屆中山書展在興中體育館舉行。    黃春華 攝


      在市博覽中心舉辦的第二屆中山書展規模升級,展出面積達到1.6萬平方米。本報記者 文波 攝

      中山書展走過十五載,早已從單純的圖書展銷,發展為集出版成果展示、圖書交易、文化活動于一體的文化盛會??v觀來路,從注重經濟效益到注重社會效益,從集中辦展到分散聯動辦展,從線下辦展走到線上辦展,再到本屆線上線下同步辦展,中山書展的辦展質量不斷提高,社會效益不斷提升,綜合影響力也不斷增強,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滋養。

      近年來,中山立足群眾需求,不斷豐富完善文化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推進香山書房等公共文化空間建設,完善覆蓋城鄉的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系,打造更多新時代新經典,提供了時時可讀、處處可讀、人人可讀的文化條件,全民閱讀在中山大地蔚然成風。

      辦展模式愈加成熟 社會效益不斷提升

      中山市香山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上,曾是中山書展第十屆至第十四屆的主要執行人。當被問及中山書展發展的總體趨勢時,他不假思索地表示:“越來越高質量?!?/p>

      追溯到2008年,全球發生金融危機,人們更加需要精神食糧,讓好書給人們勵志、鼓舞。中山市民歷來有良好的閱讀傳統,向來不吝于光顧香港、深圳書展,但卻沒有自己的書展,令人遺憾。

      在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中山日報社多方奔走與努力,終于在2009年7月25日,推動首屆中山書展在興中體育館舉行,40多家出版社進場參展,提供逾10萬種圖書。5天內超過20萬人次涌入展館,將興中體育館擠得水泄不通。

      首屆書展策劃小組成員林慧茵在總結中寫道:“我們看到許多市民為了進入知識的世界而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在門外排隊;我們看到場內許多學生、家長以及老者抱著一大堆心愛的書籍而興奮雀躍……因此我們認為,這次書展的意義并不僅體現在20萬人次進入現場這么一個數字上,還體現在它進一步激發了市民對讀書的精神需求上?!?/p>

      首屆中山書展的成功,極大振奮了主辦方和書商的辦展熱情與信心。第二屆中山書展辦展規模升級,從興中體育館轉至中山市博覽中心舉辦,展出面積由原來的3000平方米增加到1.6萬平方米,5天的展期吸引了近30萬人次入場,讀者也由本地發展到來自珠海、江門等珠三角和港澳地區,綜合效益越來越明顯。

      “第四屆中山書展具有里程碑意義?!标惿险f,從第四屆開始,中山書展升級為市一級類展會,由市委、市政府主辦,同時首次成為南國書香節中山分會場,并列入第十屆中山讀書月系列活動的重點項目。彼時,中山書展的屬性也開始有所轉變,從注重經濟效益轉為注重社會效益,兼顧經濟效益,力爭做到雙贏。

      在接手策劃第十屆中山書展時,陳上和策展團隊將前九屆中山書展的情況、特色亮點等都詳細地分析總結了一遍。陳上介紹,每年的南國書香節,省里都會有統一的活動主題和明確的策展要求。每一屆中山書展策展人都是在高標準完成南國書香節的要求基礎上,再結合本土特色和文化需求進行創新。

      中山書展是公益性、普惠性的本土文化盛宴。前幾屆的成功舉辦,讓市民群眾對書展有了更高要求和期待?!暗谑畬脮股?,我們通過名家講座、新書發布、閱讀體驗等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給市民奉上‘文化大餐’,又利用線下辦展的契機,為文化文創企業提供展示窗口,從而刺激整個中山文化市場消費?!标惿媳硎?。

      政府資源廣泛聯動、招商規模持續擴大、進場人數顯著增長,讓本就備受關注的第十屆中山書展再次點燃全民閱讀熱情,成為中山書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陳上表示,第十屆中山書展是一場多元的文化盛宴。根據調查問卷信息反饋,市民對第十屆中山書展滿意度達82%,其中非常滿意占比38%。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走過11年的中山書展面臨全新挑戰。策展人迅速順勢而為、謀勢而動,將線下書展轉為線上書展,更進一步契合數字化閱讀需求,催生了“中山書展云平臺”等載體,讓讀書不再局限于實體書籍和視覺閱讀,力圖用更少的空間,帶動更多的感官感受書籍魅力,讓書展從有形的、摸得著的書展,變成線上聽得到、看得見的書展。

      疫情三年間,中山書展探索出了全新的辦展模式?!皶挂跃€上為主,線下不再設主會場,但分會場卻星火燎原,遍布全市23個鎮街圖書館,聯動了中山大小的書店,將閱讀活動送到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小區、村居……這就是‘家門口的書展’,有效實現了化整為零,便利了群眾,提升了書展的公益性?!痹陉惿峡磥?,經過這個時期探索的中山書展,反而得到了不斷進步與深化。

      15年后的中山書展,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也融入了許多當代文化嶄新的元素,數字閱讀自不必說,還輻射到了讀書的許多關聯行業。在技術賦能的當下,它們互為補充、互為彰顯,“中山書展”品牌越擦越亮。

      “書香中山”氛圍濃厚  平均每3萬人擁有一座自助圖書館

      “中山書展邁入第15個年頭,我覺得它早已將閱讀火種根植于我們每個人的心中?!笔忻窳糊g心是資深書迷,每屆中山書展都沒有落下。于她而言,連續多年舉辦的書展像是一個“文化鬧鐘”,提醒她無論生活再忙,也別忘了捧起書籍靜心閱讀。近年來,中山書展在各鎮街書店設置分會場,以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讓群眾在家門口暢享“書香文化的大餐”。梁齡心說,現在走進書店,能看到越來越多專注閱讀的身影,讓她明顯感受到中山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全民閱讀氛圍越來越濃?!吨猩绞?022年全民閱讀大數據》顯示,2022年受訪市民人均圖書閱讀量為20.4本,比2021年的18.5本有明顯增長。

      翻看2023年中山市十大優秀“書香家庭”事跡,有投入畢生積蓄,將祖屋建成文化園并不斷添置各種書籍近萬冊,丈夫堅持著書弘揚黃圃地方優秀文化的潘添元夫婦;有貫徹“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的生活方式,家庭實體藏書3000余冊,熱愛閱讀的潘睿、馮思佩、潘希言三口之家;有開辦書吧、在家訂立每人每天讀書一小時讀書制度的蔣振炎家庭……我們從中可喜地看見,越來越多的人被帶入到閱讀的行列中,閱讀正逐漸成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陪伴大家走過15年,中山書展已從早年單純的圖書展銷,發展為集出版成果展示、圖書交易、文化活動于一體的文化盛會。近年來,中山書展創新策劃豐富多彩的活動,開辟書展新陣地,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助推書香中山建設,使之成為推動文化興城建設的重要載體,匯聚起全社會強大的精神動力。

      如今,走在中山的街巷中,不時就能偶遇香山書房、鄰里文化家、書店等各類公共閱讀空間?!跋闵綍俊苯ㄔO被列入2022年中山市十件民生實事,截至2023年3月,已建成103家“香山書房”并對外開放。此外,全市共建中山紀念圖書館、各鎮街圖書館分館、鄰里文化家、共享閱讀空間等各類自助圖書館共154家,平均每3萬人擁有一座自助圖書館。

      知名大咖助陣  中山書展煥新再出發

      備受矚目的十五屆中山書展將于8月18日至22日開展,精心策劃的400多場閱讀推廣活動將在線上線下陸續舉辦。本屆書展以“奮進新征程 粵讀再出發”為主題,主會場中山博覽中心綜合展廳共設置超20個展區,廣東省人民出版社、深圳出版集團等40余家單位、超6萬種出版物參加,將集中展示、重點推薦全國各地精心策劃的優秀主題出版物。其中還首設“AI融合閱讀展區”“數字閱讀展區”,引入AI等新興技術與數字閱讀融合,將為讀者帶來AI融合閱讀的新鮮體驗。

      屆時,書展將推出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融合互動的現場活動。不僅有白巖松、馬伯庸、鄭集思等國內知名的專家學者、作家和本土文化名人來開講,還有鄧詠秋閱讀漫畫作品展、“我的書屋·我的夢”綠書簽行動創意繪畫展、“長虹臥波 天塹通途”——深中通道建設圖片展等主題展覽,以及“點亮·書香夜市”“車尾箱書集”“落日音樂會”“灣區升明月”等精彩紛呈的系列閱讀活動,致力打造“閱讀的盛會、讀者的節日”。

      這次書展的分會場,同樣書香繚繞。書展主辦方在非遺主題“香山書房”、板芙鎮里溪“香山書房”等閱讀空間設置24個特色分會場(鄉村分會場),做到全市各鎮街全覆蓋。在非遺主題“香山書房”特色分會場,將有香山粵劇團、三鄉木偶戲、南區馬家槍等現場展演,讀者可以在這里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領略中山文化藝術的多樣性。

      為持續推動全民閱讀,第十五屆書展精心策劃了一系列多姿多彩的線上閱讀活動,讓讀者在“云端”也能同享書香。書展期間,讀者可以在中山+“2023中山書展云平臺”在線觀看《直播薦好書 邀你同閱讀》《閱讀盛會開啟!直播間提前帶你云游書展》《新教育螢火蟲親子閱讀公益活動——家校共育系列公益講座》等多場直播;還可以到中山+話題廣場參與互動,“云”分享自己與書展的點滴故事、閱讀體會以及書籍愿望清單,將有機會贏取福利獎品。此外,由中山+客戶端制作的“小中愛讀書”融媒體產品,將集合中山有趣有料的閱讀推廣人,按不同主題薦讀優秀作品,幫助讀者深入了解中山歷史文化。

      記者 譚桂華 余曉霖 江慎諾 譚桂華

      ◆編輯:龍慧◆二審:蘇鵬蘊◆三審:周亞平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中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系。
      聯系人:陳小姐(電話: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