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東北部,三江匯聚、三江環抱的三角鎮,是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的重要節點,與南沙、前海兩個自貿區相鄰,區位優勢得天獨厚。當前,“百千萬工程”已在全市全面鋪開,三角鎮有怎樣的創新舉措,為全市發展貢獻力量?日前,三角鎮黨委書記李宗接受了媒體的采訪。
加強頂層設計
縱深推動“百千萬工程”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李宗表示,“百千萬工程”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新起點上更好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三角鎮將按照“一二三四五”發展戰略和“優一、強二、進三”實施路徑,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健全組織領導、統籌聯動和調研督導等體制機制,勇當“拼命三郎”和“吉祥三?!?,一體推進“強鎮、興村、富民”,縱深推動“百千萬工程”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健全機制抓統籌,繪好“百千萬工程”路線圖。三角鎮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百千萬工程”指揮部,下設9個工作專班,全鎮“一盤棋”做好系統謀劃、統籌協調、督促指導等工作。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踐行“一二三四”招商法和“六對”工作法,三角鎮精準選取戰略性新興產業細分賽道,建立重點招引企業名錄,量身定做方案。2023年引進中創集團等11個項目,總投資超220億元。高標準打造產業平臺,推動中山市(三角)新材料產業園正式開園,省級化工園區通過初步驗收,打造大灣區新材料行業集聚區及新一代電子科技高地。推進營商環境改革,成立重點工業項目建設指揮部,創新項目代表服務制度,推進項目審批服務提速。創新“綠色金融”戰略合作模式,5年內獲100億元意向性授信額度,今年主動對接61家企業超11億元“綠色信貸”需求。
同時,大力發展三角生魚特色產業,穩步推進三角生魚省級現代產業園及冷鏈項目建設。每年生產并銷往全國各地的優質雜交生魚苗、魚種超過35億尾,占全國雜交生魚苗種市場60%份額。
搶抓政策窗口期
堅持“工改”與“水改”“技改”協同推進
“工改”是實施好“百千萬工程”的一項重要舉措。李宗介紹,三角鎮將搶抓政策窗口期,堅定不移走好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華山一條路”,堅持“工改”與“水改”“技改”協同推進。
在技改方面,過去五年三角鎮的技改總量在全市名列前茅,超全市10%;在水改方面,三角鎮重點針對電鍍、印染企業,將排污權、排污量和產值、稅收掛鉤,變利益固化的一潭“死水”為優勝劣汰的源頭“活水”;在“工改”方面,三角鎮進一步跳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單一思路,以系統思維高位統籌,有的放矢,進一步解難題、破梗阻、提質效,加快實現“工改”成效摸得著、看得見,并注重念好“工改”五字經:
一是耐心“談”,鼓勵企業搶抓時代機遇。三角鎮“工改”專班深入企業,耐心講清政策紅利,幫助企業算大賬,算清改的收益、不改的弊端、改造前后的收益對比,讓企業認識到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通過耐心“談”和用心用情的服務,“工改”專班與企業主雙方充分信任,保持良好溝通,成功發動29家企業參與“工改”,新發掘14家意向企業。
二是穩妥“移”,協助企業利用騰挪契機轉型升級。為妥善安置好村鎮低效工業園中的優質企業,確?!肮じ摹边^程中優質、規上、成長好的企業不流失,設置騰挪園區4個,可用面積超17.53萬平方米。對騰挪企業提供全流程“一對一”跟進服務,協助企業申請“工改”搬遷騰挪補助,已協助百思特、協立獲得騰挪補助12萬元,助力企業實現“高、精、尖”及數字化轉型。
三是堅決“拆”,依法拆除“兩違”建筑。堅持“不搞一刀切,但要切一刀”,既堅持包容審慎執法,又加快清除小散亂污危企業,提高“工改”加速度。2023年上半年,全鎮拆除整備土地約507畝,促成超250畝閑置用地“工改”,通過“兩違”整改促成占地415畝的國泰染整公司啟動拆違工作。
四是高標“建”,高標準打造新興戰略產業集群發展新載體。三角鎮堅持以新材料產業園作為“工改”主陣地推動集中連片開發,打造萬畝產業新高地。目前新材料產業園內“工改”項目共27個,占全鎮六成。全鎮已動工項目4個,上半年全鎮工業投資總額約18億元,預計下半年動工項目10個,總投資超25億元。
五是大力“引”,引得鳳凰棲梧。目前,三角全鎮在談招引項目33個,為了“筑好巢、引好鳳”,落實專人動態跟蹤服務,多渠道挖掘項目資源,把“工改”項目納入全鎮招商“一盤棋”,多次帶優質項目到深圳、廣州等地考察企業、對接項目,拓展經濟合作新空間,成功協助“工改”項目對接意向入駐企業10余家。善用平臺招商,引薦谷川聯行等國內知名產業平臺與5家意向“工改”地塊業主洽談合作;加強與商會、行業協會的合作,通過本地協會對接深圳市表面工程協會,引進立木富山基礎電子元器件產研基地項目并動工建設,已吸引6家深圳企業意向入駐。
發揚創新優勢
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
三角鎮地處大灣區黃金內灣的重要節點,近年來成為中山投資熱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李宗介紹,落地三角的來自深圳、廣州、佛山等地的先進制造類、科創類、平臺類項目明顯增多,其中深圳企業在新招引供地類項目中占比達80%。今年引進的廣東醫谷項目從會面洽談到“拿地即動工”,僅用51天,跑出了中山產業項目落地新速度。
在平臺搭建方面,占地面積17735畝的中山市三角新材料產業園正式開園,重點發展裝備制造、電子化學、生物醫藥、精細化工、電子信息等新材料行業,定位打造大灣區新材料行業集聚區及新一代電子科技高地。高平化工園區是中山市唯一保留的化工“獨苗”,今年全面啟動園區擴區工作,聚焦“氣體”和“濕電子化學品”發展新業態,加快中科富海綜合氣體島、新邁奇大灣區生產總部基地等項目建設。同時也加快推動電鍍區擴區(村改工)工作,規劃改造范圍約1355畝。在企業培育方面,三角鎮開展“政企早茶會”“現場辦公會”,搭建政企零距離交流平臺;依托企業訴求“馬上辦”辦公室,提供全鏈條、全周期服務,解決企業用地、用能、用工等問題。建立企業上規后備庫,新增規模以上服務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20家。鼓勵企業創新發展,推動28家規上制造業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117家次企業完成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申報工作。
記者 柯頌 通訊員 三角宣
◆編輯:龍慧◆二審:蘇鵬蘊◆三審:周亞平